
责任编辑:常福强原标题:《经济半小时》 20200309 疫情下的“远程诊疗”春天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一场疫情令这个早春变得有些料峭,宅在家中,无事不出门,虽然穿衣吃饭、甚至远程办公等问题大家都能一一解决,但求医问药却是生活中片刻不能等的大事。但前往医院看病,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也是存在的,这样的矛盾是眼下很多家庭的担忧。(《经济半小时》 20200309 疫情下的“远程诊疗”春天)
归根结底,之所以屡屡出现此类现象,与监管宽松、惩戒不严不无关系。如前所述,正规医疗机构极少发生“持刀加价”现象,绝大多数发生在所谓的男科医院或者整形医院,且患者多是通过搜索引擎搜到该医院后前来就诊的。此外,一旦被投诉举报,后果无非是退还多收取的费用,至多承担几千元罚款了事。这相当于违法成本为零,即如果无人投诉举报,多收取的费用就是额外收益,如果被查处,则“吐出来”即可。这种低风险高收益的格局显然会形成负面激励,诱导更多医疗机构“持刀加价”。
从进行收购的两家公司经营情况看,北京君正的业务与北京矽成更相近,属于芯片产业,但其近些年营收情况并不佳,主要利润来源是靠政府补贴和投资收益,而且北京君正此次并购资金来源也捉襟见肘,即使其将通过发债来支付并购资金,但并购一旦完成后,北京矽成产生的大部分利润是否被用来还债及支付利息也是个疑问。而思源电气业务与北京矽成并无太多相关,收购之后,北京矽成对其贡献投资收益,即使此后进一步扩大收购,但是否要参与北京矽成经营、如何业务合并也是较大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既然思源电气说自己并购资金已有所准备,可为什么在资金充足下不一举拿下北京矽成,非要闹成今天这种局面呢?
梳理市场的变奏可以发现,商业航天这一投资赛道逐渐从“国家队”向“民间队”开放,而这一特殊领域的投资逻辑和其他产业有很多迥异之处,商业航天企业的投资人们也备受关注。产业落到实处引资本“抢食”如果说,2018年5月,零壹空间成功实现火箭首飞提升了业界对于商业航天的关注度。那么,7月5日晚,蓝箭航天宣布研发完成国内首款民营商业中型火箭则彰显出竞逐者正一步步分出赛道。
在姜文来看来,三条红线的确定,有利于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国土空间规划不仅降低了经商者投资风险,也降低了经商者“攻关”前期成本,有利于经商者将资金向更安全的地方集中,提升资金的绿色效能。华南智慧创新研究院院长曾海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强化底线约束,优先保障生态安全、国土安全,指导文件对开经济投资落地有了政策依据,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经济相结合,更加节约成本和高效。
这是7月31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显示的部分调查内容。这是第二次全面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报告在每个省级行政单位随机抽取600名金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全国共18600个样本。调查从消费者态度、行为、知识和技能等多角度综合定性分析我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情况。